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条件下,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之间的内在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这正是形成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困局的直接原因。
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必然得出结论:公有制是与人的本性相矛盾的,因而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与人的自私本性相适应的是私有制,已经建立的公有制必须实行私有化。
第一,有没有普遍的、抽象的人性呢?大家知道,与其他动物不同,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人在社会中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关系,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把私有化当作发展经济的灵丹妙药,不顾一切地掀起了私有化运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终将被公有制所代替,这时人们必然会逐步摆脱自私自利这种剥削阶级思想的束缚,逐步树立起社会主义大公无私的观念。在对待所有制结构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大部分人主张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同时为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但也有一部分人主张通过搞私有化对原来的所有制结构进行全盘否定,即以私有制来代替公有制,经济私有化思潮就是后一部分人思想的集中反映。新自由主义学者把自私当作人的天然的本性,并以此作为不可更改的假设(公理)来推断经济问题,从哲学上讲显然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
这说明,我国的国有企业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率是非常高的。其实,这是对中央文件精神的一种误读和曲解。如果说创业板IPO募集的资金是点燃他们创业的火种,其财富主要是靠上市后的创造而来,人们无可厚非。
发行体制片面追求市场化和券商利益驱动两大原因是助推创业板三高超募和创业板效率缺失的根本原因。试举某创业板企业的IPO发行步骤,看其财富合法剥夺聚合的增值过程。但如果财富并不是把蛋糕做大的创造而来,而仅仅是由于不合理的发行制度通过现有社会致富的体制分配骤然暴富,则有失市场经济和股市的公平原则。百家企业总计超募480亿,平均每家超募4.8亿,平均超募比达210%。
出了问题监管部门风险大。第一步:对资本公积金的合法剥夺。
从我国创业板开办的初衷看,最初有人担心它会冲击主板市场。中国创业板到底要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是为贵族服务还是为平民服务?这是决定创业板发展方向的大问题。股市产权富翁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企业能否上市这一惊险的跳跃,这一财富的分配过程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这样做的问题:第一,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上市企业资源众多,而监管部门由于人手有限,发审委即使每天24小时加班也审不过来。
该家族持有发行后1亿股股本总额的55%,即5500万股,按照IPO价格每股60元的基本价格计算和国际通行的统计口径,其家族持有的股权价值总额约33亿元(5500万股×60元/股),即从发行前的1.76亿元骤然增加到发行后的33亿元,增值约31亿,高达18.75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调整私人及家族上市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入手。这两种认识是造成今天创业板三高现象和我国股市一二级市场失衡的根源所在。退一步说,企业把钱放在募集资金专号里闲置,就一定比用超募资金还银行贷款、用超募资金去买办公用房替代租赁办公场所、用超募资金去设立子公司进行长期投资和PE投资合理吗?即使是要求超募公司的超募资金只能用于主业,那种超出募集计划、盲目扩充主业的资金运用就科学吗?事实上,企业不使用超募资金仅仅把其放在银行里吃息本身就是资源利用的低效和浪费,这对投资人而言同样是一种变相风险。
其不仅在管理体制上倒退,在管理实践中也不可能有效。该企业发行前股本总额为7500万股,以62.5倍的市盈率公开发行了2500万股,发行价每股60元,共融进资金15亿元。
加上监管部门也认为股民用这么多的钱来堆积一只创业板公司上市,一定要严格把关,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产。因为创业板的体制性造富是由于现有发行制度和创业板家族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所造成的,它和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大股东是国家,产权受益主体和企业经营者并不是同一主体截然不同。
而相对主流的观点一致认为,单只创业板企业的融资规模很小,用5000万最多两个亿即可点燃创业的火种。在不放开规模的基础上,只搞个股的市场化询价,绝不是真正的市场化,而是片面的理解市场化。而在此情况下,由于实行发行定价市场化,结果是发行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上去,个股发行的市场化询价却单兵突进。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创业板未来的路如何走,对公平和效率的反思就变得非常重要。创业板现行发行制度引发的三高超募及体制性造富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创业板公平的困惑,值得各方面高度重视,需要从社会财富公平、公正分配的角度进行思考。随着该公司IPO发行的成功,投资者以每股60元购买,其中1元进入股本,59元进入资本公积金,以2500万股计,在融资总额的15亿元中,有14.75亿元进入资本公积金。
而实际募集资金竟高达710亿,平均每家7.1亿。平均发行市盈率67倍,其中金龙机电公司高达127倍。
从天花板到地板、大起大落的市场不是健康的市场,导致这种市场的发行制度更不是好的制度。截至2010年8月6日,创业板开通10个月,公开发行并上市100家企业。
这样创业板的投资人才能成熟起来,中国创业板才能健康发展。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夫妻、父子、兄弟一类的家族公司十分普遍,而私人企业的一股独大是创业板创富的主要原因。
监管部门和交易所花费了大量精力对超募资金的用途作出种种限制,例如要求超募资金只能用于主业,不得用于开展证券投资、创业投资以及为他人提供财务资助等。因此,从为全国近千万家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出发,每年即使上500家,也不到1000亿资金,不及上交所几只大盘股。私人或家族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股独大,董事会中执行董事由其控制,非独立董事由其聘请,公司治理无法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其次,要尊重创业板低门槛制度,推行在创业板上市企业规模市场化前提下的个股市场化询价发行制度。
(二)片面追求市场化和利益驱动是导致三高超募的原因现在创业板的IPO发行实行核准制。因此,对中国创业板企业IPO上市过程中这一特有的、由于三高超募所带来的合法暴富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通过股权适度分散,改变私人及其家族一股独大和一股独霸的治理结构,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尽快形成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及现代公司制度。如果创业板上市公司出现问题,应该加大对承销商和保荐代表人的处罚力度,同时切断其和拟上市企业在超募资金获取超额利润以及券商利益相关直投业务绑定的利益链,让市场回归三公本源。
一头是严重的资金超募,另一头却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缺少资金嗷嗷待哺。创业板单只股票盘子小,发行企业数量规模上不去,导致询价询到了天花板上。
监管者应把股市放到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考虑。五、提高创业板公平和效率的建议(一)尊重创业板的低门槛,力推规模市场化基础上的个股询价制度首先,在办创业板的指导思想上要摒弃办贵族学校,靠创富激发创业激情的认识误区,真正树立为符合条件的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指导思想,努力为更多的平民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IPO融资上市机会,点燃其创业的激情。其实质是用一个体制上的错误去纠正一个技术环节的错误。目前二级市场风险大、收益低,是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瓶颈点。
同时,公开发行一完成就造就了324名亿万富翁和39个十亿级富翁家族,100家企业连续创造三高的记录引发质疑。钱募得这么多,钱生利又比创业来得如此之容易,创业板公司守着这么多钱不用干活,仅需稍动脑筋、科学理财就能提供0.26元至0.41元的每股收益,他们还会去艰苦创业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创业板公司即有33位高管非正常离职,这一现象值得忧虑。
更令人关注的是,与体制性创富过程相伴随的33名高管的不正常离职。其二,市场化询价不怕价格询到天花板、早晚它会回到地板。
即便上市后破发,真正损失的仍然是以每股60元买入的投资人。但如果超募一个亿则可多得5%至8%,即500万到800万的超募佣金,以百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超募4.8亿计算,平均每家承销商可多得高达2400万到3600万的佣金。